生命的历程 ● 始龀

【导读】始龀(shǐ chèn)指小孩七八岁的时候。代指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的换牙时期。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 始龀是指多少岁”

始龀是古代的一个年龄称谓,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那始龀是指的多少岁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始龀是指多少岁

始龀读音是shǐchèn,指小孩七八岁的时候。始龀指乳齿,代指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的换牙时期。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tiáo nián)或“髫年”(tiáo niá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刚进入小学一两年,开始有了学业任务,这和幼儿园的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了。有了学习压力,父母的唠叨也变多了,比较容易和父母产生冲突。

孩子正式进入“玩伴时代”,他们会开始脱离父母,独自出去找朋友玩,基本上属于“半独立”的状态。孩子在外面“长见识”了,他会拿自己和其他孩子作比较,还会因此质疑你对他说的一些大道理。

比如:你给孩子报了个补习班,孩子不愿意去,他就会说:“XXX为什么不用上补习班?我也不去!”


孩子的叛逆源于独立意识的发展。是的,孩子“长大了”,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虽然他们才七八岁,但是父母的话不再是圣旨了。

“ 7-8岁儿童叛逆期的原因”

1、家长忽视了与孩子之间的界限。父母以专制的方法,常用命令的语气说话,要孩子顺从一切,并不是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行得通的。个性较温和的孩子,会顺从父母的权威,个性较刚强的孩子,则会反弹,反弹的结果,便会形成所谓的叛逆行为了。

2、家长间不和睦对孩子们的影响。当家庭出现问题,父母感情不和睦,时常发生争执时,孩子心里讨厌,。但那时觉得无助时便会逃跑,或以叛逆的行为表现自己的不满。

3、青春期的孩子。喜欢受到同伴的认同,很容易受到怂恿,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情绪ABC理论”

理解孩子很重要心理学上有个“情绪ABC理论”: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同样是“儿童叛逆期”孩子犟嘴的行为,家长是打骂一顿让孩子离家出走,还是耐心通过育儿技巧教育孩子,取决于家长本身对这件事的看法。

家长如果知道这是年龄特点,并理解孩子,就可以让自己更有耐心,帮助孩子成长。反之,如果家长抱着“你还敢犟嘴了?看我不揍你!”这种心态的话,孩子要么被你揍怕事了,要么就逆反,甚至叛逃。

所以,想要更好地应对“儿童叛逆期”,理解孩子的行为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出现叛逆期家长怎么做”

1、与孩子沟通要保持冷静

如果孩子们出现了叛逆的心理,那么我们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学会与孩子们冷静的沟通,只有双方积极的沟通,那么才可以更好的缓解孩子叛逆心理的。以硬制硬是对叛逆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和孩子沟通之前,急躁的父母,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不要脾气一急就开始对孩子打骂,把原本要好好沟通的计划抛诸脑后。此外,和孩子沟通最好再孩子也冷静时,再进行沟通,效果更好。

2、改变教育方法

另外,孩子们在生活中出现叛逆的原因也是可能是由于家长朋友们的教育方法不正确所导致的,所以一旦孩子们出现了叛逆的情况,那么我们家长朋友们必须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了,适当的改变教育方法是可以缓解孩子们叛逆心理的。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要时常改变方式的。例如,小时候只有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随时转变方式,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叛逆期教育方式”

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家长也是从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从学习入题: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是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孩子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叛逆期教育方式误区”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误区三:自主权“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误区四: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育儿可以有技巧”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段,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圣旨”式的教育方式要改变了。有些事情需要和孩子互动、商量,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很多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不需要完全按照大人的意愿。

但是,这不意味着可以放任孩子的行为而不管。孩子就像花草,家长是园丁,花草可以自由生长,但是园丁也会适时修剪一下。

面对“儿童叛逆期”孩子不听话的行为,家长可以运用一些育儿技巧,而不是态度强硬地命令他们或者通过打骂让孩子服软。

下面举几个例子:

1.自然后果法

有句话叫做:“不撞南墙不回头”,常用来比喻人的行为固执,听不进去意见,叛逆期的孩子不就是这样吗?

既然这样,那就让孩子“撞下南墙”试试。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他就提出一种教育方式——自然后果法。

卢梭反对对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也反对对他们施以严酷的纪律和惩罚,主张让儿童通过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

比如:孩子不爱整理书包,经常丢三落四,说了不听。那就让孩子体验一下“丢三落四”带来的后果,而不是家长一边唠唠叨叨,一边为孩子代劳。

2.让孩子当“老师”

有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叫“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形象地显示了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的多少。

如下图所示:


其中,教授别人知识,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高达90%,排名第一;听讲,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仅有5%。主要是因为一个是主动学习,一个是被动学习。

“学习金字塔”这个理论不仅仅能用在教学上,在育儿中同样可以灵活运用。让孩子当“老师”,就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动性。

比如:

孩子不愿意刷牙,道理讲了很多遍也没用。家长如果说:“女儿,你弟弟还不会刷牙,你刷的很好,可以教教他吗?”

一般孩子喜欢“戴高帽”的感觉,让他“当老师”,他不仅容易行动,可能还会做得更好,比以前刷的更仔细。

3.悬念调动法

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办?让他没事看看课外书,像是害他似的,就是不愿意看,还满嘴竟是借口。

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目前在读的书,提前给孩子来个“剧透”,某一个章节有哪些精彩情节,提前告诉孩子一部分,但又留下悬念,让孩子产生兴趣,自己去看书找答案。

4.“视频取证”法

这是我一个朋友教育他家孩子常用的“奇葩”方法。每当他家孩子犯错的时候,说了不听,他就让家人在旁边把过程拍下来。

等到大家都比较冷静的时候,再把视频拿出来一家人“说道说道”,看看谁做的不对,说说应该这么做。

我感觉这个办法就很好,孩子犯错的时候,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那么气人”,此时家长和孩子沟通不好,情绪也不稳定。通过“视频取证”法,事后再探讨,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育儿贴士:教育孩子家长要有耐心、够细心,并注意方式方法。育儿可以有技巧,但是也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家的教育方式。